特朗普关税威胁发出三天后,印度石油部长在7月18日摊牌:若美国对俄制裁生效,印度将转向中东三国保障原油供应。 目前阿联酋、沙特和伊拉克已占印度石油进口的40%,超过俄罗斯35%的份额。 这一表态背后,是印度布局十年的能源多元化战略,以及俄印因货币结算僵局渐生的裂痕。
美国制裁威胁下的50天倒计时
7月14日,特朗普对俄罗斯下达最后通牒:若50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,美国将对俄商品征收100%关税,并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启动“二级制裁”——矛头直指中印两国。 白宫官员毫不避讳地指出:“中印买了俄罗斯70%的石油,堵住这条路,普京就得上谈判桌。 ”更狠的是,美国威胁同步加大对乌进攻性武器援助,比拜登时期的政策更激进。
对俄罗斯而言,石油收入是当前维持经济的命脉。 2025年前五个月,俄联邦财政预算中油气收入占比超4.24万亿卢布,其中石油是绝对主力。 一旦被“断油”,俄军前线消耗将难以为继。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:中印必须配合制裁。
印度沉默三天后的摊牌
特朗普声明后,印度政府罕见地保持了三天沉默。 直到7月18日,石油部长哈迪普·辛格·普里通过俄新社发声:“若美国征收次级关税,印度可通过其他渠道满足需求。”这句话看似平淡,却让俄媒直呼“背叛”——它意味着印度已做好随时抛弃俄罗斯石油的准备。
事实上,印度的“备胎计划”早有预兆。 2025年上半年,印度从中东三国(阿联酋、沙特、伊拉克)的石油进口量已飙升至总进口的40%,与俄油份额形成倒挂。 这一调整恰好与年初欧盟制裁俄罗斯“影子油轮”的时间重合。 当时全球嗅到西方欲封锁俄油的风向,印度便加速降低对俄依赖。
更关键的是,印度与中东的能源纽带早已超出单纯买卖。 沙特阿美正投资500亿美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设巨型炼油综合体,阿联酋则与印度建立了绕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直运油轮航线。 这些布局让印度石油供应形成“双保险”:俄油是折扣价捡漏,中东油是保底刚需。
俄印“塑料友情”的裂痕
印度转向的底气,暴露了俄印能源合作中的深层矛盾。 俄乌冲突初期,印度凭借中立立场大赚折扣油——乌拉尔原油以每桶低于市场价15-20美元的价格涌入印度港口,2023年进口量暴涨67%。 但到2025年,双方蜜月期已现裂痕。
首先是货币结算僵局。 俄罗斯拒收难以国际流通的卢比,而印度也不愿积压卢布。 截至2023年10月,俄企在印滞留的卢比货款超过20亿美元。 2024年初,6艘载满索科尔原油的俄油轮因支付纠纷调头驶向中国,俄方宁可亏本转卖也不愿再被“卢比陷阱”所困。
其次是地缘信任危机。2024年7月,莫迪访俄原定两天的行程缩水至一天,关键会谈临时取消。 外媒分析认为,除乌克兰立场分歧外,印度军购转向西方(如采购法国阵风战机)引发俄方不满,而印度对俄油采购的反复态度更削弱了互信。
十年布局的能源安全网
印度敢对美国制裁说“不慌”,背后是一张织了十年的能源安全网。 早在2010年,印度便启动全球能源扫货:3.59亿美元开发尼日利亚油田、13.5亿美元签约缅甸油气、28亿美元参股俄罗斯萨哈林岛项目。 时任政府明确策略:降低对中东单一依赖,形成“27国→40国”的供应网络。
为保障应急能力,印度建立了一套“动态储备”机制:国家战略储油基地保障25天用量,炼油商被强制要求囤积65天库存。 同时,政府设立能源主权基金,以0.5%-1.75%的超低利率贷款支持企业海外抢油。 这套组合拳让印度在2023年G7对俄油限价时,仍能通过“折扣原油-精炼转口欧洲”模式赚取差价。
全球油市的连锁震荡
印度的摊牌,可能引发远超美俄博弈的冲击波。 俄罗斯石油占全球供应量的11%,若印度转向中东补缺口,将迫使沙特等国增产,但短期内仍难避免油价飙升。 更棘手的是,中东油价比俄油高出约12美元/桶,印度每年需多掏近50亿美元进口成本。
而俄罗斯的困境可能更深。 失去印度这个第三大买家后,俄油日均出口量面临190万桶的缺口。 尽管中国仍是最大买家(2023年进口俄油7700万吨),但中方同样在分散渠道——2025年从中东、非洲的采购量已回升至45国均衡占比。 俄油“东方市场”的扩张计划恐遭重挫。
中印迥异的应对逻辑
面对同一场制裁风暴,中印选择分道扬镳。 中国外交部在7月15日明确表态:“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,对话谈判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出路。 ”这一立场延续了其一贯原则:基于国际法和国家利益自主决策,不承认外部制裁的合法性。
印度则展现出典型的“猎鹿博弈”思维——当集体合作(挺俄)可能伤及自身时,立即转向单独获益(保经济)。 正如学者对印度多边策略的分析:“它永远把个体理性置于集体理性之上,在自身利益满足时合作,受损时背离。”这种策略虽被批“毫无原则”,却契合其现实利益:美国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8%,若遭500%关税打击,国内经济可能崩盘。
#AIGC热点大赛#
瑞和网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-怎么办理股票开户-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