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中数控(300161)、武重集团、华工激光,武汉三家工业母机制造企业大放异彩。
华中数控推出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,能够把指令域大数据、数字孪生全揉进数控系统,让机床能自己感知、学习、互动。
北京精雕推出的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系统,可以在鸡蛋上雕刻二维码、毛坯原料直接加工成镜面,其纳米级表面效果的加工能力,成功打破了日德企业在精密加工领域的长期垄断。
7月22至24日,2025“工业母机+”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武汉举办,活动以“让工业母机创新产品进入百行万企”为永久主题,以“‘工业母机+’共促应用发展新生态”为年度主题,构建了“1+2+4+N”活动体系。23日,武汉华中数控、北京精雕科技等七家公司发布了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。
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会上指出,人工智能将给工业母机带来历史性变革,下一阶段的方向是智能数控机床,主战场是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。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期。
武汉工业母机大放异彩
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部件,都需要用机床来生产。机床被誉为“工业母机”,是制造机器的机器。
资料显示,2024年,湖北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达550亿元,拥有华中数控、武重集团、华工科技(000988)等行业龙头企业,高校、科研院所基础研发实力雄厚,是湖北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,在全国工业母机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一极。
7月23日,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(湖北)正式揭牌,按照“三个三”的工作思路,即打造三款标志性产品,重点培育三家世界级企业,明确三步走产业发展目标,加快打造世界级工业母机产业高地。
同日,活动首发了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,武汉三家企业上榜,华中数控占据高中档国产数控系统大头,武重集团稳坐重型机床龙头,华工激光实现激光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。
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介绍,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在融合建模方法、指令域大数据的自主学习机制、AI大模型垂直应用三方面实现创新,实现了数控机床从数字化革命到智能化觉醒。
高质量主战型数控机床和产线是未来主战场
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主战场在哪里?
周济院士在会上指出,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对工业母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对高质量主战型数控机床和产线的市场需求极为强烈,高质量主战型数控机床和产线是下一阶段发展的主战场。
“这是中国机床工业新的发展机遇。”周济院士说,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,以创新为根本动力,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技术路径,弯道超车、跨越发展,坚决占领主战型数控机床和产线的国内市场,进军国际市场。
近年来,湖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出海闯市场,成绩斐然。华工科技打破了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依赖进口的状况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%、位居全球第三。华中数控已形成年产中高档数控装置3万台、高性能伺服装备20万台的能力。
我国工业母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,产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,2024年产业营收超过1.5万亿元。周济院士说,但“我们要清醒认识到,我国工业母机制造业产业距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。”
工业母机“大而不强”,未来十年是“发展关键期”
周济院士表示,未来10年,集中优势力量,依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科技创新,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产线方面实现重点突破,实现自主可控,坚决解决“卡脖子”的严重威胁,坚决占领制高点,走在世界高档数控机床前列,形成竞争新优势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东明认为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工业母机产业在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。高档数控系统、关键功能部件支撑能力偏弱,基础件和关键元器件、工业软件系统配套能力薄弱,对前瞻性技术、基础共性技术及用户工艺技术研究布局不足等。
陈吉红表示,国内市场有70%左右的高档数控系统至今仍靠进口。这折射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困窘,产业链短板和“卡脖子”问题犹如一道道枷锁,严重制约着我国工业母机产业发展。
那么,工业母机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?
周济院士认为主要在高速高清、多轴复合、系统集成、智能升级四个领域,“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期”。
在系统集成方面,我国工业母机集成化发展已化点成珠,串珠成链,要向业态升级方向挺进。
从“数控机床”全面升级为“智能数控机床”。在周济院士看来,以智能升级为主攻方向,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,是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未来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。
“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的最高范式。”周济院士说,在长期实践演化中,工业母机产业经历了从数字化制造到数字化网络化制造,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迈步,“我们有信心走在世界高档数控机床前列”。
瑞和网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-怎么办理股票开户-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